主要特征:
-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相关,患者体内存在抗甲状腺抗原的抗体(如甲状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这些抗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损伤。 -
临床表现
- 肾脏症状:以蛋白尿为主(多为轻度),部分患者出现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偶见镜下血尿,较少出现高血压或肾功能损害。
- 甲状腺症状:根据甲状腺疾病类型不同,可能伴随甲亢(心悸、多汗、手抖)或甲减(乏力、畏寒、皮肤干燥)表现。
-
诊断
需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查、肾脏活检(发现肾组织甲状腺抗原沉积)及实验室指标(如蛋白尿、血清抗体)综合判断。 -
治疗原则
- 基础治疗:针对甲状腺疾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或甲状腺激素替代(如左旋甲状腺素)。
- 肾脏治疗:根据肾病病理类型选择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保护肾功能。
- 特殊情况:严重病例可考虑甲状腺切除术,但需谨慎评估适应症。
注意事项:
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合并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并发症时,治疗难度和预后可能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