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遗传性
- 由基因突变引起(如PKD1、PKD2基因),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有50%概率遗传。
- 多为双侧性(95%以上),极少数为单侧。
-
发病特点
- 通常40岁前无症状,60岁以上患者50%会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 早期表现为高血压、血尿、腰痛,后期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贫血等。
-
病理表现
- 肾脏体积增大,表面布满囊肿,囊肿压迫肾实质导致缺血和纤维化。
- 可能合并肝囊肿、脾囊肿、颅内动脉瘤等肾外病变。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首选方法,可发现囊肿大小、数量及肾脏结构异常。
- CT/MRI:用于评估复杂病例或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 X线:显示肾脏增大及肾盏畸形。
-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检测可评估肾衰竭程度。
治疗与管理
-
保守治疗
- 低盐、低蛋白饮食:减少肾脏负担。
- 控制并发症:如高血压(降压药)、感染(抗生素)、疼痛(止痛药)。
-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
-
手术治疗
- 囊肿去顶减压术:适用于压迫输尿管或疼痛明显的患者,可延缓肾功能恶化。
- 肾移植或透析:终末期患者需替代治疗。
注意事项
- 定期监测: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复查超声及肾功能。
- 遗传咨询:家族成员需筛查基因,早期干预。
成人多囊肾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管理可延缓疾病进展。若出现症状加重或肾功能恶化,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