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 肾前性: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如大量失血、脱水、休克等,导致肾脏灌注不足。
- 肾性: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毒性物质损伤等。
- 肾后性:主要是由于尿路梗阻,如双侧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输尿管等。
2. 症状
- 少尿或无尿:年长儿尿量<500毫升/24小时,或小龄儿<0.5~1.0毫升/千克·小时。
- 水肿:多为全身性水肿,皮肤光亮,按压后有明显凹陷。
- 高血压:新生儿收缩压高于90毫米汞柱,学龄前儿童高于110毫米汞柱,学龄儿童高于120毫米汞柱。
-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乏力、精神异常等。
3. 诊断
-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查、尿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等。
- 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
- 肾活检:必要时进行以明确病因。
4. 治疗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纠正电解质紊乱。
- 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 药物治疗: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改善肾功能。
- 透析治疗:严重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5. 并发症
-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 体液紊乱:如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 尿毒症:体内毒素积聚,导致恶心、呕吐、昏迷等。
6. 预后
- 治愈:缺血缺氧和肾毒性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可治愈,其他类型的预后有所差异。
- 复发:一般不会复发。
7. 预防
-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 及时治疗原发病:如感染、休克等。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危急重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儿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