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实质非特异性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由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的肉芽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形成肿块,并非真性肿瘤。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综合说明: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 本质
属于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肿瘤的影像学或大体形态表现,占肺部良性肿瘤的30%左右。 - 病理特征
- 组织学呈现多形性,含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泡沫细胞等。
- 根据主要成分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型、组织细胞瘤型、假淋巴瘤型等亚型。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 危险因素
与长期肺部感染、大气污染、吸烟、抗生素滥用等密切相关。 - 形成机制
慢性炎症导致机化性肺炎,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降低,促使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肿块。
三、临床表现
- 症状
- 部分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
-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低热,偶见咯血或呼吸困难。
- 影像学特征
- 胸部CT显示肺外周圆形/椭圆形占位(直径1-4cm),密度均匀,边缘模糊或伴胸膜粘连。
四、诊断与鉴别
- 诊断依据
- 结合感染病史、影像学及病理活检(经皮肺穿刺或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认)。
- 需鉴别疾病
易误诊为肺癌、结核瘤或肺错构瘤,需通过病理排除恶性可能。
五、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手术切除:首选方案,尤其当无法排除恶性肿瘤时。
- 保守观察:无症状且病灶稳定者可定期随访。
- 辅助治疗:部分病例需抗感染或免疫调节治疗。
- 预后
总体预后良好,复发率低,但存在少数癌变风险。
六、注意事项
- 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肺癌相似,需重视病理诊断以避免误诊。
- 术后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