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后遗症
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又称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是一种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HCO3-)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导致以下后遗症:
-
骨病:
- 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如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 成人患者可能出现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
-
电解质紊乱:
- 长期的低钾血症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
- 低钙血症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
-
肾结石和肾钙化:
- 长期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导致肾结石和肾钙化,进而影响肾功能。
-
肾功能不全:
- 长期的肾小管酸中毒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发展为尿毒症。
-
其他:
- 由于氨基酸、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物质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疾病。
预防和治疗
- 早期诊断和治疗: 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使HCO3-维持在正常水平,酸中毒完全纠正,临床症状可消失,生长发育于2年内达到正常标准。预后较好。
- 纠正酸中毒: 可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亦可给复方枸橼酸钠。
- 补充电解质: 有低血钾者可服10%枸橼酸钾,有低钙血症者可补充维生素D和磷酸盐。
- 避免诱因: 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或加重肾小管酸中毒的药物,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减少或避免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