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肾单位受到破坏而减少,导致肾脏排泄调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引起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并发症。
病因
小儿慢性肾衰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先天性肾脏病:如肾发育不全、肾发育异常、尿路梗阻以及其他先天畸形。
- 后天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
- 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肾囊性病等。
- 全身性疾病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 药物损伤:长期使用某些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 其他:如围产期低血氧或某些引起肾缺血、栓塞等。
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的临床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不同的患者由于病情的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致。儿童慢性肾衰的早期表现一般为:
- 夜尿增多、多饮、食欲减退、乏力、生长发育落后、贫血等。
- 消化系统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舌或口腔溃疡、口腔有氨臭味、上消化道出血等。
- 血液系统症状:如贫血、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等)、外周血白细胞异常等。
-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高血压、心功能衰竭、心包炎等。
- 神经、肌肉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四肢麻木、头晕头痛等,重者会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
检查
-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沉渣镜检、尿比重、尿渗透压等。
-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等。
- 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钙、血磷等。
-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
- 其他检查:如X线、B超、放射性核素肾扫描、CT和磁共振等。
诊断
慢性肾衰到晚期各种症状明显时容易诊断,重要的是认识早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设法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根据肾功能水平,慢性肾衰一般分为以下几期:
-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 氮质血症期
- 肾衰竭期(尿毒症期)
- 终末期肾病
治疗
治疗小儿慢性肾衰的方法包括:
- 饮食控制:限制蛋白质、钠盐及钾摄入。
- 药物治疗: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 透析治疗:如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 肾移植:为终末期肾衰治疗的最终目的。
预防
为了预防小儿慢性肾衰,建议: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健康饮水、增强体质。
- 避免感染:慎用肾脏损害药物。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的肾脏疾病。
- 注意饮食:对于已有肾脏疾病的小朋友,需要注意饮食,避免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