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方案
-
激素冲击治疗
- 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需重复1-3个疗程(间隔3-7天)。适用于Ⅱ型及Ⅲ型患者,可快速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 泼尼松/泼尼松龙:口服维持治疗,起始剂量需足量(不超过60mg/d),减量需缓慢(每2-3周减10%),维持6个月至1年或更久。
-
免疫抑制剂
- 环磷酰胺:口服每日100mg或静脉注射(每2-3周0.5-1.0g/m²体表面积),累积量达6-8g后停药,常与激素联用。
- 吗替麦考酚酯/霉酚酸酯:适用于Ⅱ、Ⅲ型患者,不良反应较细胞毒药物轻,可长期用于维持治疗。
- 环孢素A/他克莫司:强效免疫抑制剂,用于控制病情进展,需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
其他药物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5次为1疗程),适用于合并感染或无法耐受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 生物制剂:如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用于难治性病例。
二、辅助治疗
- 血浆置换:每日或隔日1次,清除致病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尤其适用于Ⅰ型(抗GBM抗体阳性)及肺出血、急进性肾衰竭患者。
- 透析治疗:肾功能急剧恶化至透析指征时,需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 肾移植:病情稳定半年且抗GBM抗体转阴后,可考虑肾移植,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
三、分型治疗差异
- Ⅰ型(抗GBM抗体型):首选血浆置换联合甲泼尼龙冲击及环磷酰胺。
-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以激素冲击和环磷酰胺为主。
- Ⅲ型(少免疫复合物型):多与Ⅱ型方案相似,部分需调整免疫抑制剂。
四、注意事项
- 严格遵医嘱:药物剂量和疗程需个体化调整,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 定期监测:包括肾功能、尿蛋白、血药浓度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
总结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需通过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可能需肾移植。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但需长期管理,且预后与病理类型、治疗及时性密切相关。建议患者至肾内科专科就诊,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