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流行特征
- 碘缺乏:是主要病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当地区土壤、水源或食物中碘含量不足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刺激腺体增生肿大。
- 碘过量:长期摄入过量碘(如高碘地区)也会阻碍甲状腺激素合成,引发肿大。
- 其他因素:遗传、环境(如钙、氟、镁摄入过多)、青春期或妊娠期激素变化等可能加重病情。
- 高发地区:多见于远离海洋的高山、内陆地区,如亚洲喜马拉雅山、南美安第斯山等。
2. 临床表现
- 甲状腺肿大:颈部对称性增粗,质地柔软,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早期为弥漫性肿大,后期可能形成结节。
- 压迫症状(重度肿大时):
- 气管受压:呼吸困难、咳嗽。
- 食管受压:吞咽困难。
- 喉返神经受压:声音嘶哑。
- 其他:胸骨后甲状腺肿可能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面部青紫、静脉怒张。
3. 诊断与分型
- 诊断标准:居住在碘缺乏地区、甲状腺肿大超过拇指末节或有结节,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等疾病。
- 分型(根据肿大程度):
- Ⅰ型:仅能触摸到肿大,外观无异常。
- Ⅱ型:肿大未超出颈部两侧肌肉。
- Ⅲ型:肿大超出肌肉,可能压迫周围器官。
4. 治疗与预防
- 治疗:
- 补碘:轻度患者通过食用加碘盐、海带等含碘食物即可改善。
- 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如优甲乐)。
- 手术:严重压迫症状、疑似恶变或药物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切除。
- 预防:
- 食盐加碘:我国已立法推行,但碘充足地区需使用无碘盐。
- 监测与干预:定期检测尿碘水平,调整碘摄入量。
5. 并发症
-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甲减。
- 其他:长期肿大可能影响颈部血管或神经功能。
总结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可预防的碘代谢异常疾病,早期通过补碘和饮食调整多可控制。若出现压迫症状或甲状腺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