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 先天性发育畸形学说:胚胎期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道闭锁。
- 病毒感染学说:妊娠期或出生后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引发胆管炎症和纤维化,最终闭塞。
2.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1-2周黄疸持续不退,且逐渐加重,粪便呈陶土色,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其他症状包括:
- 皮肤瘙痒:因胆汁淤积导致胆盐沉积。
- 肝脾肿大:长期胆汁淤积引发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 营养不良:因脂肪吸收障碍导致发育迟缓。
3.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显示直接胆红素升高,胆汁酸异常。
-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观察胆道结构,确诊需结合肝活检或术中胆管造影。
4. 治疗与预后
- 手术治疗:首选葛西手术(肝门-空肠吻合术),最佳手术时间为出生后2个月内,可恢复部分胆汁引流。若手术失败或已发生严重肝硬化,需进行肝移植。
- 药物治疗:辅助使用熊去氧胆酸、激素等改善肝功能,但无法根治。
- 预后:早期手术可显著提高生存率,若延误治疗,多数患儿在1岁内因肝衰竭死亡。
5. 预防与筛查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但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时需及时就医,通过粪便比色卡筛查(陶土色粪便)有助于早期发现。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需紧急干预的严重疾病,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