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溢乳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内分泌系统紊乱的疾病,以下是其相关信息:
- 定义与概念:闭经溢乳综合征是指非妊娠和哺乳期出现闭经,同时伴有乳汁分泌的一种综合征。这种病症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了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正常功能。
- 病因
- 垂体病变:垂体肿瘤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垂体催乳素瘤。肿瘤会异常分泌大量催乳素,从而抑制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功能,导致闭经和溢乳。
- 下丘脑功能障碍:下丘脑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如肿瘤、炎症、创伤等,可使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因子减少,对垂体催乳素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引起催乳素分泌增多,引发闭经溢乳综合征。
-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胃动力药物等,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进而出现闭经溢乳的症状。
- 其他因素: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反馈性地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刺激垂体催乳素分泌,也可能引发该综合征。长期应激、剧烈运动、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可能与闭经溢乳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 临床表现
- 闭经:患者可表现为原发性闭经,即年龄超过 14 岁,乳房、外阴等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 16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还未来潮。也可为继发性闭经,即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 6 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 3 个周期以上。
- 溢乳:通常为双侧乳房溢出乳汁,乳汁可为乳白色、淡黄色或透明液体。溢乳量多少不一,轻者仅在挤压乳房时才有少量乳汁流出,重者可自行流出。
- 不孕:由于闭经导致卵巢功能异常,排卵障碍,从而影响受孕,是该综合征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
- 其他症状:因雌激素水平低落,可出现性欲减退、阴道干燥、性交困难等症状。若为垂体肿瘤引起,可能会出现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压迫症状。
- 诊断
-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服药史、有无头部外伤史、精神创伤史等,以及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史。
- 体格检查: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乳房检查,观察有无溢乳及乳房发育情况;妇科检查,了解外阴、阴道、子宫和卵巢的发育及有无器质性病变。
- 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测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若 PRL 水平明显升高(一般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不同实验室参考值略有差异,通常大于 25μg/L),结合临床症状,可初步考虑该病。还需检查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等,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 影像学检查:对于血清 PRL 升高的患者,一般需进行垂体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垂体肿瘤等病变。
- 治疗
-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为垂体催乳素瘤,可根据肿瘤大小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等,可有效降低催乳素水平,使月经恢复正常,溢乳症状消失。对于药物因素引起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停用相关药物,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 对症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可采用促排卵治疗,如使用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以帮助患者恢复排卵,提高受孕几率。对于因雌激素水平低落引起的性欲减退、阴道干燥等症状,可适当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良反应。
闭经溢乳综合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和生育功能,同时缓解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