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溢乳综合征(amenorrhea galactorrhea syndrome)是指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妇女停止哺乳1年后,出现的持续性闭经溢乳现象。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引起的共同临床特征的症候群。
病因
闭经溢乳综合征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 生理因素:如睡眠、妊娠、吸吮、体力活动、应激、精神刺激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泌乳素的分泌。
- 病理因素:
- 肿瘤性高泌乳素血症:如垂体泌乳素瘤等。
- 产后性高泌乳素血症:继发于妊娠、分娩、流产或引产后。
- 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原因不明,可能与精神创伤、应激等因素有关。
- 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影响等。
治疗
闭经溢乳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药、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手术切除肿瘤等。
- 药物治疗:
- 溴隐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抑制PRL合成和释放,适用于各种类型高泌乳素血症。
- 左旋多巴:在体内代谢为多巴胺,可释放PIF,降低PRL水平。
- 八氢苯并啉:非麦角碱类多巴胺能激动剂,适用于不能耐受溴隐亭、治疗无效和复发者。
- 维生素B6:增加下丘脑多巴胺的转换率,从而增加PIF的作用。
- 促排卵治疗:对于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成功排卵和妊娠者,可采用综合疗法。
治愈率
闭经溢乳综合征的治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等。根据相关资料,闭经溢乳综合征的治愈率约为30%,但具体治愈率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总结
闭经溢乳综合征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促排卵治疗等。虽然治愈率可能受到限制,但通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