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症状)
- 甲巯咪唑(MMI)
- 作用: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适用于轻中度甲亢患者。
- 用法:需长期服用(1-2年),停药后易复发,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血常规。
- 丙硫氧嘧啶(PTU)
- 作用: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断激素合成,适用于甲亢危象或妊娠早期患者。
- 注意: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需密切监测。
二、辅助药物(缓解症状或为其他治疗准备)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 作用:控制心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心悸、手抖等症状。
- 用法:常与抗甲状腺药物联用,治疗前需停用抗甲状腺药3-5天。
- 左甲状腺素(L-T4)
- 作用:用于术后或放射性碘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替代治疗。
三、其他治疗手段(根治性选择)
- 放射性碘(¹³¹I)治疗
- 特点:靶向破坏甲状腺组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但可能导致永久性甲减。
- 适用:药物不耐受、复发或甲状腺肿大明显者。
- 手术治疗
- 适用:甲状腺显著肿大压迫周围组织、怀疑恶变或放射性碘治疗无效者。
四、注意事项
- 无根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仅控制症状,无法完全消除结节,需长期用药或联合其他治疗。
- 个体化方案:需根据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甲状腺功能状态等综合选择治疗方式。
- 定期复查:监测甲状腺功能、结节变化及药物副作用。
建议患者至内分泌科就诊,由医生评估后制定规范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