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以甲状腺内自主性结节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为特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以下是该病的综合概述: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自主性分泌:甲状腺内的结节不受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调控,自主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引发甲亢。
- 诱因:可能与长期碘缺乏、遗传因素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相关,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女性发病率较高。
2. 临床表现
- 典型甲亢症状:
- 代谢亢进:消瘦、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
- 心血管症状:心悸、心律失常(如房颤)、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 神经精神症状:手抖、焦虑、失眠、情绪不稳定。
- 特殊表现:
- 部分患者以淡漠型甲亢为特征,表现为乏力、厌食、精神萎靡。
- 甲状腺触诊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通常无突眼(区别于Graves病)。
3.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测显示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
- 影像学检查:
- 甲状腺超声:评估结节数量、大小及性质。
- 放射性核素扫描(如¹³¹碘摄取):显示结节区域放射性浓聚,周围组织放射性稀疏。
- 其他检查: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无反应可辅助诊断。
4. 治疗策略
- 药物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用于控制甲亢症状,但需长期用药且复发率较高。
- 放射性碘治疗:通过破坏高功能结节减少激素分泌,适用于无法手术或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
- 手术治疗:甲状腺部分或全切除适用于结节较大、压迫症状明显或疑似恶变的患者,但需评估手术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
5. 预后与并发症
- 预后: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甲状腺功能。
- 并发症: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力衰竭、骨质疏松、甲状腺危象等严重问题。
总结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亢的一种特殊类型,以自主性结节分泌激素为特征,起病隐匿且症状轻重不一。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并发症个体化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