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因193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而得名。以下是关于克山病的详细介绍:
1. 疾病定义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交织,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这种疾病过去常见于我国东北、西南、中南等低硒地区,但通过积极防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显著下降。
2. 病因
克山病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低硒摄入:缺硒地区居民因长期摄入不足硒元素,导致心肌病变。
- 生物病因:病毒感染(如肠道病毒)或食物中真菌毒素中毒也被认为是可能的致病因素。
3. 临床症状
克山病根据发病速度和病情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各型的症状有所不同:
- 急型:发病急骤,常因寒冷、过劳、情绪激动等诱发。主要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剧烈呕吐、头晕、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在几小时内死亡。
- 亚急型:症状较急型缓和,常见全身浮肿、精神不振、食欲差、心脏肥大。
- 慢型: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脏肥大,有时易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 潜在型:病情较轻,无明显症状,但可通过心电图或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异常。
4. 诊断方法
克山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 血液检查: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
- 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
- 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室大小、室壁厚度等。
- X线检查:评估心脏形态和大小。
- 心内膜心肌活检:必要时用于明确心肌病变特征。
5. 治疗方法
克山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类型采取综合措施:
- 急型克山病:以抢救为主,包括供氧、镇静、扩充血容量、改善心肌代谢、纠正心律失常等。
- 慢型克山病: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防止感染、过劳等诱因。
- 亚急型克山病:治疗原则与慢型相似,伴心源性休克者按急型处理。
- 潜在型克山病:以预防为主,定期随访观察,注意营养和避免过度劳累。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考虑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或心脏移植。
6. 预防措施
克山病的预防以补硒为主,特别是在低硒地区:
- 补硒: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硒元素,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 改善环境和生活条件:减少诱因(如寒冷、过劳、暴饮暴食)。
通过上述措施,克山病的防治已取得显著成效,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下降。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