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局部症状
- 红肿疼痛:被蜈蚣咬伤后,伤口周围组织会受到毒液的刺激,导致红肿和疼痛。疼痛可能是刺痛或灼痛感,程度轻重不一。
- 出血与瘀斑:局部毛细血管可能会破裂,导致出血,并伴有少量瘀斑。伤口表面可能呈现干燥或潮湿状态,有时会出现小水泡或皮下出血点。
- 瘙痒与皮疹:敏感体质的患者可能会立即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和皮疹。
- 红线反应:如果蜈蚣的毒液较多或毒性较强,伤口周围可能会出现一圈红线,这是典型的局部淋巴管炎表现,说明毒液已沿淋巴管扩散。
2. 全身症状
- 畏寒、发热:毒液进入身体后,可能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畏寒和发热。
- 头痛、头晕: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和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 恶心、呕吐:毒素进入血液后,可能会引起恶心和呕吐。
- 心悸、抽搐:心脏和神经系统受到毒素影响,可能出现心悸和抽搐等严重症状。
- 过敏性休克: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对蜈蚣毒液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 处理方法
- 清洗伤口:立即用碱性肥皂水或5-10%的小苏打水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毒液的酸性。
-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对伤口进行冷敷,以减少毒液吸收和减轻局部肿胀。
- 避免挤压伤口:不宜强行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或加重组织损伤。
- 就医治疗:如果咬伤后出现严重症状或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过敏药、破伤风疫苗或抗感染治疗。
4. 预防措施
- 保持环境干燥:定期清理家中阴暗潮湿的角落,减少蜈蚣的生存空间。
- 使用防虫药剂:在潮湿的地方如厨房、卫生间等喷洒适量的防虫药剂,以驱赶或杀灭蜈蚣等害虫。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蜈蚣咬伤,并在咬伤后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