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症状观察
-
疼痛与红肿
马陆叮咬时会释放毒液,导致叮咬部位出现刺痛或灼热感,并伴随局部红肿、瘙痒。若红肿范围快速扩散或疼痛加剧,可能提示中毒反应。 -
皮疹或水疱
毒液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或荨麻疹,尤其在叮咬周围分布较多。若皮疹伴随剧烈瘙痒或烧灼感,需警惕中毒可能。
二、全身症状警惕
-
发热与寒战
中毒后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多为低至中度发热),并伴随出汗、寒战等症状。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过高,需立即就医。 -
恶心、呕吐及腹痛
马陆毒素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感、呕吐、腹痛(尤其是中下腹),严重时可能引发腹泻。若出现频繁呕吐或意识模糊,应紧急送医。 -
呼吸困难
中毒严重时,毒素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声加重,甚至出现窒息风险。此时需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
头痛与乏力
部分中毒者可能出现头部钝痛或搏动性疼痛,伴随乏力、头晕等症状,可能与毒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三、紧急处理建议
-
立即清洗伤口
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叮咬处,减少毒素残留。若眼部受伤,需用生理盐水冲洗。 -
避免抓挠与刺激
防止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可局部涂抹抗组胺药膏(如西替利嗪)缓解瘙痒和红肿。 -
及时就医检查
若出现上述中毒症状(尤其是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意识异常),需尽快就医,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毒物筛查等,必要时接受洗胃、透析等治疗。
四、预防措施
- 清明时节多雨潮湿,避免在草丛、树林中长时间停留,减少接触马陆的机会。
- 穿长袖衣物、戴帽子,降低被叮咬风险。
- 若发现马陆群,可用石灰或专用杀虫剂处理,避免直接踩踏。
提示:个体对毒素敏感度不同,症状可能差异较大。即使轻微不适也建议就医评估,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