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下是关于其病因的详细说明:
1. 病因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通常继发于全身性结核病,特别是粟粒性结核。它是肺外结核的一种严重类型,多见于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2. 发病机制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血行播散: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突破血脑屏障,侵犯脑膜或脑实质。
- 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如肺结核、淋巴结核等邻近部位的结核病灶通过直接蔓延至脑膜或脑实质。
- 脑实质病灶破溃:脑内结核病灶破溃后,结核杆菌释放到蛛网膜下腔,引发炎症反应。
3. 易感人群
- 婴幼儿:特别是1~5岁的幼儿,因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更容易感染。
- 未接种卡介苗者: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发展为结核性脑膜炎。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4. 传播途径
结核性脑膜炎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其病原体——结核杆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传播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尤其是在肺结核患者中。
- 消化道传播:少见,通常发生在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时。
5. 临床表现
患者在出现典型脑膜炎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之前,可能已有其他器官的结核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体重减轻等。
总结
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主要是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播散或邻近组织感染蔓延至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未接种卡介苗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是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相关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