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炎症,属于消化系统结核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以下是关于肠结核的综合介绍: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 病原体:90%以上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少数因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感染牛型结核杆菌。
- 感染途径:
- 经口感染:最常见,如肺结核患者吞咽含菌痰液,或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餐未消毒餐具。
- 血行播散:粟粒型结核通过血液扩散至肠道。
- 邻近器官蔓延:如腹腔或盆腔结核直接扩散。
二、病理特点
- 好发部位:回盲部最常见(因淋巴组织丰富且肠内容物滞留时间长),其次为升结肠、空肠等。
- 病理分型:
- 溃疡型:肠道黏膜坏死形成深浅不一的溃疡,易引发穿孔或瘘管。
- 增生型:肠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肿块或肠腔狭窄,易导致肠梗阻。
- 混合型:兼具溃疡和增生特征。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腹痛:右下腹隐痛或钝痛,餐后加重(因肠蠕动亢进),可伴肠鸣音增强。
- 排便异常:溃疡型以腹泻为主(每日2-10次,糊状便无脓血);增生型多便秘;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
- 腹部肿块:见于增生型或合并肠粘连,右下腹固定、质中、压痛。
- 全身症状:低热、盗汗、消瘦、贫血等结核中毒症状,多见于溃疡型。
- 并发症:肠梗阻(常见于增生型)、肠穿孔、肠瘘等。
四、诊断与鉴别
- 诊断方法:
- 影像学:X线钡剂造影显示“跳跃征”(溃疡型)或肠腔狭窄(增生型)。
- 肠镜与活检:可见环形溃疡、肉芽肿,病理发现干酪样坏死或结核杆菌可确诊。
- 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粪便结核杆菌检测等。
- 鉴别疾病:需与克罗恩病、结肠癌、肠道淋巴瘤等区分,重点依赖病理和抗结核治疗反应。
五、治疗原则
- 抗结核药物: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联合方案,疗程至少6-9个月。
- 对症支持:腹痛用解痉药,肠梗阻需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 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
六、预防
- 控制传染源:积极治疗肺结核,避免吞咽痰液。
- 切断传播:注意饮食卫生,消毒餐具,避免饮用生牛奶。
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医学专业平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