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是一种肝脏的化脓性病变,可由多种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肝脏局部组织炎症坏死后液化形成。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全部肝脓肿的80%以上,且常为混合细菌感染。
- 胆道系统感染:如胆囊炎、胆管炎等可导致细菌逆行进入肝脏,引起肝脓肿。
- 门静脉系统感染:血液汇流至门静脉的器官感染,如腹腔感染、肠道感染等。
- 肝动脉系统感染: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细菌栓子入肝。
- 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如膈下脓肿、肾周围脓肿等。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
2.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相对少见,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常见的真菌有念珠菌、曲霉菌等。
3. 阿米巴原虫感染
阿米巴肝脓肿多继发于阿米巴痢疾,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引起局部炎症和坏死,形成脓肿。
4. 胆道疾病
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管狭窄等胆道疾病可导致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增加肝脓肿的发生风险。
5. 其他少见原因
包括肝外伤后继发感染、肝脏肿瘤坏死合并感染、肝结核等。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肝脓肿的发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积极治疗胆道疾病等原发疾病。如果出现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