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是一种由细菌、真菌或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疾病,属于肝脏实质内的感染性病变。其本质是病原体侵入肝脏后形成脓液积聚,可能伴随组织坏死,致死率较高(未及时治疗可达30%)。
关键信息总结:
-
病因与类型
- 主要病原体: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是阿米巴原虫和真菌。
- 感染途径:通过胆道逆行感染(如胆管结石)、血行播散(如门静脉或肝动脉)、邻近器官感染扩散或肝脏创伤直接入侵。
- 高危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肝胆系统疾病患者(如胆管结石)、恶性肿瘤患者等。
-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深呼吸或体位变动时加重)、高热(可伴寒战)、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 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腹膜炎、脓胸、肝功能衰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结合病史、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显示肝脏脓腔)明确。
- 治疗原则:
- 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 引流或手术:对体积较大或已破溃的脓肿需穿刺引流或手术清除脓液,防止病情恶化。
- 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
-
预后
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延误治疗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可能遗留肝功能损伤或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