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地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血液在心脏和肺部积聚,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以下是急性心力衰竭的一些关键特征:
1. 病因
- 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心肌炎等。
- 心脏负荷增加:如高血压、瓣膜病、心律失常等。
- 其他因素:如严重的肺部疾病、严重感染、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症状
- 呼吸困难:尤其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需要坐起来才能呼吸)。
- 疲劳和虚弱:由于心脏泵血不足,身体各部位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 水肿:尤其是下肢、脚踝和腹部的水肿。
- 心悸:感到心跳加速或不规则。
- 咳嗽和咳痰:可能带有粉红色泡沫痰,这是由于肺部积液所致。
- 胸痛:如果心力衰竭是由心肌梗死引起的,可能会出现胸痛。
3. 体征
- 肺部啰音:由于肺部积液,听诊时可能会听到湿啰音。
- 心脏杂音:由于瓣膜病或心内结构异常。
- 血压变化:可能表现为低血压或高血压。
- 颈静脉怒张:由于右心衰竭,颈静脉会明显充盈。
4. 诊断
- 心电图(ECG):用于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评估是否存在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
- 胸部X光:用于评估心脏大小和肺部积液。
- 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血液检查:包括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这些指标在心力衰竭时通常升高。
5. 治疗
- 氧疗:提供氧气以缓解呼吸困难。
- 利尿剂:用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水肿。
-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用于减轻心脏负荷。
- 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用于增强心脏收缩力。
- 抗凝剂: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 其他治疗:如机械通气、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
6. 预后
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和预后,但心力衰竭通常是一个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监测。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