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基因突变:由位于X染色体q26-27.2区域的基因突变(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缺陷)导致嘌呤代谢加速,尿酸生成显著增加。
- 遗传方式:男性患者为主,女性多为基因携带者,因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性。
2. 临床表现
- 神经系统症状:
-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期即出现认知能力落后,语言和学习能力受损。
- 运动障碍: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减退或增高,严重者出现下肢剪刀样姿势或痉挛性脑瘫。
- 自伤行为:2-3岁后可能出现咬舌、咬唇、抓捏阴部等不可控行为。
- 高尿酸血症相关症状:
- 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剧烈疼痛(常见于足趾、踝关节),夜间易发作。
- 尿酸结石:肾绞痛、血尿,严重者导致尿路梗阻或肾衰竭。
- 其他:部分患者合并巨结肠、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等畸形。
3. 诊断与鉴别
- 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显著升高(正常血尿酸<420μmol/L)。
- 影像学检查:CT可见脑萎缩,基因检测可明确致病突变。
- 鉴别诊断:需与单纯高尿酸血症、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原贮积病)及药物性高尿酸血症区分。
4. 治疗与管理
- 药物治疗:
- 控制症状:羟色氨酸联合左旋多巴改善运动和情绪症状,氟奋乃静缓解自伤行为。
- 降尿酸治疗:丙磺舒促进尿酸排泄,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
- 支持治疗:多饮水、碱化尿液(如碳酸氢钠)预防结石,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痛风。
- 预防措施:避免近亲结婚,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早期干预可降低患病风险。
5. 预后
该病预后较差,神经系统损害呈进行性加重,需长期综合管理以延缓并发症。
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基因检测和多学科联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