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肾炎,又称紫癜性肾炎,是一种因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肾脏损害疾病。以下从定义、症状、病因、诊断及治疗五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1. 定义
过敏性紫癜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多个器官。当肾脏受到损害时,即表现为过敏性紫癜肾炎,属于过敏性紫癜的重型表现。
2. 症状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症状可分为肾脏表现和肾外表现两类:
肾脏表现:
- 血尿:尿液呈红色或发现红色沉淀。
- 蛋白尿:尿液中泡沫增多。
- 水肿:眼睑或下肢浮肿。
- 高血压:血压升高。
- 肾功能异常:严重时可能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甚至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外表现:
- 皮肤紫癜:双下肢、臀部等部位出现对称分布的红色或暗红色皮疹,按压不褪色。
- 关节肿痛: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疼痛、肿胀。
- 胃肠道症状: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
3. 病因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感染: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如EB病毒、腺病毒)、寄生虫感染等。
- 过敏:食物过敏(如海鲜、牛奶)、药物过敏、接触物过敏(如花粉、油漆)。
- 诱发因素:劳累、受凉等可能导致感染,进而诱发疾病。
4. 诊断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 必须有过敏性紫癜的肾外表现(如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
- 存在肾损害表现(如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 血液检查: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
病理检查:
- 肾活检:表现为系膜增生,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沉积。
5. 治疗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用于严重病例。
- 其他药物:根据病情需要,可能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饮食治疗:
- 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原(如海鲜、牛奶、鸡蛋)。
- 控制盐分摄入,以减轻水肿。
其他治疗:
-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病情加重。
-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
总结
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一种复杂的肾脏疾病,其治疗和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