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管腔变窄,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或其它原因导致的血管壁结构改变,使血管腔径变小,血流受阻。
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 颈动脉夹层:血液进入血管壁各层之间,导致血管壁分离,造成狭窄。
- 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症状
- 脑部缺血症状:如耳鸣、眩晕、黑朦、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 眼部缺血表现:如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持续数分钟到1小时,多数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 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
诊断
- 颈动脉彩超: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颈动脉血流情况,判断是否有斑块形成及狭窄。
- 颈动脉CTA(CT血管造影):主要显示血管腔变化,对钙化斑块敏感。
- 颈动脉MRA(磁共振血管造影):避免了操作者对显示结果的影响,但容易夸大血管的狭窄程度。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所有脑血管,包括颈动脉、椎动脉等,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治疗
-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物等。
- 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介入颈动脉支架成型术。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全麻下的开放手术,适用于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
- 介入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创伤小、不需要全麻手术、住院时间短,逐渐被大众接受。
预防
- 控制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人群。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