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与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磷脂代谢异常及神经滋养血管的动脉硬化、玻璃样变性等血管性障碍密切相关,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索变性等病理改变。
2. 主要临床表现
-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夜间症状加重。
- 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胃肠功能(腹泻、便秘)、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泌尿系统(排尿障碍)等。
- 中枢神经损害:较少见,可能引发头痛、记忆力减退,甚至脑血栓、痴呆等。
- 肌肉损害:表现为近端肌肉萎缩、肌无力。
3.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血糖控制情况、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典型症状。
- 治疗:
- 基础管理:严格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
- 药物治疗:使用甲钴胺、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硫辛酸抗氧化;前列腺素E1改善微循环;必要时对症治疗(如胃轻瘫用多潘立酮)。
4. 并发症与预防
未及时干预可导致糖尿病足、截肢风险增加。早期筛查(如踝反射、振动觉测试)和综合管理(血糖达标、控制血脂/血压)是关键预防措施。
若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