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综合多个权威文件和地区实践经验整理而成:
一、监测对象与范围
-
监测对象
-
建档立卡已脱贫不稳定户(即监测户)
-
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
-
因病、因残、因灾、因疫等刚性支出超支家庭。
-
-
监测范围
-
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的家庭
-
特殊困难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不足者。
-
二、监测指标与频率
-
核心指标
-
收入稳定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波动情况
-
就业情况:劳动力就业率、就业质量
-
生活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刚性支出占比。
-
-
监测频率
- 月度动态调整,每月10日前完成数据上报。
三、分类管理与帮扶措施
-
高风险户(重点监测户)
-
加强走访监测,落实“应享尽享”政策
-
推进产业扶贫或就业推荐,提供技能培训。
-
-
中风险户
-
巩固现有帮扶政策,持续开展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
-
鼓励自主就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
-
低风险户
-
减少干预频次,优化政策支持
-
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动态调整帮扶策略。
-
四、保障机制
-
资金监督
-
建立政府专项扶贫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公示机制
-
定期开展履约考核和资金使用审计。
-
-
信息共享
-
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核查机制
-
实现部门数据对接共享,提升监测精准性。
-
-
动态调整
-
每月重新评估风险等级,及时调整帮扶对象和措施
-
建立“退出-纳入”动态管理机制。
-
五、组织保障
-
责任分工
-
县乡村振兴局牵头,民政、农业农村、工信等部门协同
-
乡镇负责具体摸排和初步审核工作。
-
-
技术支撑
-
建立防贫帮困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自动化监测
-
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辅助风险评估。
-
通过以上机制,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需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调整具体标准与措施,确保政策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