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血糖症是指老年人体内血糖水平低于正常下限(通常为3.9mmol/L)引起的病理状态,可能伴随一系列症状或无症状。由于老年人代谢调节能力下降、合并症多,该病症具有较高的隐匿性和危险性。
一、症状表现
- 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 常见心悸、手抖、出汗(尤其是冷汗)、饥饿感等,主要由交感神经激活引起。
- 中枢神经功能受损症状:
- 轻者表现为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或行为异常(如步态不稳);
- 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 不典型症状:
- 部分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嗜睡、认知功能下降或情绪波动,甚至完全无症状(即“无症状低血糖”)。
二、主要危害
- 急性损伤:严重低血糖可引发晕厥、跌倒性外伤或心脑血管事件(如心律失常、卒中)。
- 神经系统损伤:反复低血糖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脑细胞不可逆损伤。
- 危及生命:若未及时纠正,可能因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导致死亡。
三、注意事项
- 隐匿性高:老年患者常因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或服用降糖药物,症状易被掩盖或被误认为其他疾病表现。
- 监测与预防:对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夜间及餐前时段;出现不明原因意识改变时需优先排查低血糖。
老年人低血糖症的管理需结合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避免过度降糖治疗引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