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高危因素
- 主要诱因:胆道疾病(如胆结石)、酗酒、高脂血症,三者占我国病例的70%以上。
- 其他诱因:暴饮暴食、感染、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遗传等。
- 高危人群:长期饮酒者、肥胖人群、胆道疾病患者。
2. 典型症状
- 突发剧烈腹痛: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带感,进食后加重。
-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腹胀、发热(中度以上)、低血压或休克(重症)。
- 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严重时出现腹膜刺激征或皮下淤斑。
3. 严重程度分级
- 轻症(占80%~85%):无器官功能障碍,1~2周恢复,病死率极低。
- 中重症:一过性器官功能障碍,早期病死率低。
- 重症(占5%~10%):持续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可能合并感染性坏死。
4. 治疗与急救
- 紧急处理:立即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循环稳定,止痛(需医生指导)。
- 药物治疗:抑制胰酶分泌(如生长抑素)、抗感染(广谱抗生素)、营养支持。
- 手术治疗:适用于胰腺坏死感染、胆道梗阻等重症,需在病情稳定后2~3周进行。
5. 预防建议
- 避免暴饮暴食、酗酒,控制高脂饮食。
-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定期复查。
- 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不可延误。
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立即前往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血液检查(淀粉酶/脂肪酶升高)、影像学(CT/MRI)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