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病因和传播途径如下:
1. 病原体
白喉的病原体是白喉棒状杆菌。这种细菌通常在咽喉或皮肤表面或附近繁殖,并通过分泌外毒素引起疾病
2. 传播途径
白喉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打喷嚏或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中可能含有白喉棒状杆菌,附近的人可能吸入这些细菌而感染
- 密切接触传播:接触被感染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衣物、用具等,也可能传播白喉
- 污染的个人或家居用品:有时人们会因为接触被感染者的物品而感染白喉,例如使用过的纸巾或手巾
3. 诱发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感染白喉风险的因素:
- 未接种疫苗或未患过白喉:体内没有形成特异性抗体,因此对白喉易感
- 生活环境拥挤或不卫生:大大增加感染白喉杆菌的风险
- 在白喉流行区活动:结合前两条,如有白喉流行地区的旅行史,则可被白喉杆菌感染
4. 发病机制
白喉杆菌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后,在表皮上皮细胞内增殖,并分泌外毒素。外毒素导致局部黏膜细胞坏死,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灰白色的假膜。假膜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细菌混合,覆盖在病变表面
5. 流行病学
白喉在全世界各地都发病,高发区为温带地区。由于广泛进行预防接种,白喉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在未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不完全的人群中仍可能发生
6. 预防措施
预防白喉的主要措施包括:
- 接种疫苗:接种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菌苗三联疫苗(DTP),俗称“白百破”三联疫苗
- 隔离患者:隔离患者到全身症状都彻底消失,解除隔离的时间不应早于治疗后的一个星期
- 消毒: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
- 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白喉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