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关于白喉的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
咽部症状:轻症者扁桃体红肿,有少量假膜;重症者扁桃体和咽喉部位红肿并覆有大片假膜,可能波及腭弓、上腭等部位,口腔有腐臭味。颈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可能出现“牛颈”样肿胀。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中毒症状较为常见。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等并发症,表现为心慌、心律失常、软腭瘫痪、面瘫等症状。
二、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核传播,如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
-
密切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被污染的物品等也可导致感染。
-
其他途径:偶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受染。
三、诊断方式
-
体格检查:在白喉的病变部位,如咽、扁桃体、喉、气管、鼻腔等处可发现白色假膜形成。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取咽、鼻等部位的假膜进行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可找到白喉杆菌;白喉杆菌毒素试验呈阳性。
四、治疗方法
-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和减少活动,注意口腔和鼻部卫生。
-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白喉抗毒素中和毒素,以及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消灭白喉杆菌。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
对症治疗:针对心肌炎、中毒症状重者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出现喉梗阻或气管梗阻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或经喉镜取膜;咽肌麻痹者需鼻饲进食,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白喉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传播途径广泛。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加强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也是预防白喉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