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概述
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腔内的炎症,胸膜是覆盖在胸壁内表面和肺表面的薄膜,分为壁层和脏层两部分,两层之间有一个密闭的间隙称为胸膜腔。
病因
胸膜炎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病原体感染胸膜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包括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病原体。
- 肿瘤性疾病:由胸内或胸外癌肿,直接侵犯或转移至胸膜所致的胸膜炎。主要表现为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原发肿瘤的相应症状。
- 结缔组织疾病: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以胸痛、气急及原发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
- 代谢疾病:代谢异常的胸膜炎,例如胆固醇代谢异常疾病引起的胸膜炎,乳糜胸导致的胸膜炎等。
- 胸部损伤:如肋骨骨折、胸壁挫伤等,可直接损伤胸膜或导致胸膜腔内积血,进而引发炎症。
- 其他病理因素:如重症胰腺炎时,胰液可能通过横膈膜渗漏至胸膜腔,引起胸膜炎。
症状
胸膜炎的典型症状包括:
- 胸痛:通常只发生于胸膜炎的同一侧,疼痛可持续存在。深呼吸、咳嗽、突然移动、打喷嚏甚至说话时,胸部出现剧烈、短暂、尖锐的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屏住呼吸或按压疼痛部位时,疼痛可以减轻。
- 胸腔积液压迫症状:当积液量明显增加时会对肺产生压迫作用,限制了呼吸运动过程中肺的膨胀,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 全身表现:如果胸膜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 咳嗽、咳痰:多为少量黏液痰,伴发咳嗽。后期可能出现痰量增多且变浓稠,可转为黏液或浓痰。当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量较多,常常伴发黄痰。病毒感染,常为少量白痰。
- 呼吸浅快:因为深呼吸时胸痛加剧,患者被迫呼吸变浅变快。
- 呼吸困难: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呼吸费力,体力劳动之后较明显。
治疗
胸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抗生素: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结核性(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非结核性胸膜炎应针对原发病(如感染、肿瘤等)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 缓解疼痛: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或可待因等止痛药物。
- 胸腔穿刺抽液:适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腔大量积液、有明显呼吸困难或积液久治不吸收者。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每周2~3次。
- 激素治疗: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消除全身毒性症状、促进积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黏连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预防
胸膜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适度抗阻训练。
-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用肥皂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 及早治疗原发病:控制肺部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等。
-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病因,预防胸膜炎发生。
如果出现胸痛、咳嗽、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