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抗炎药物:轻中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肠道炎症。
- 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活动期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控制症状,重度或难治性病例需联合硫唑嘌呤、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调节免疫反应。
- 生物制剂:对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可考虑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靶向阻断炎症因子。
二、饮食调理
- 营养支持: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食物为主,如鸡蛋羹、鱼肉、米汤等,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如叶酸、钙铁)。
- 饮食禁忌:避免辛辣、油腻、乳制品(乳糖不耐受者)、高纤维食物(如坚果、玉米)及刺激性食物(辣椒、酒精)。
- 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控制在正常食量的2/3,减轻肠道负担。
三、运动与日常管理
- 适度运动:缓解期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并改善心理状态。
- 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肠道刺激。
四、并发症与监测
- 定期检查:监测体重、大便习惯及腹痛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手术干预:若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穿孔),需考虑回肠造口术等手术。
五、心理支持
长期患病易引发焦虑、抑郁,建议家属陪伴并参与病友互助活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提示: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病情由医生制定,避免自行用药或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