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抗炎药物
-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适用于轻至中度活动期患者,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长期使用需警惕副作用。
- 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对轻症患者有效,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性。
-
免疫调节剂
- 硫唑嘌呤、环孢素A:用于控制疾病进展,需个体化制定方案并定期监测,尤其适用于重度或激素抵抗患者。
-
生物制剂
- 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至重度患者,通过阻断炎症因子减少肠道炎症。
-
抗生素与对症治疗
- 细菌感染时使用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腹泻严重者需补液,必要时使用止泻药。
二、非药物治疗
-
饮食管理
- 低脂、高纤维、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选择鱼、虾等优质蛋白,活动期减少高纤维果蔬摄入。
- 少食多餐:每餐控制在正常量的2/3,每日4-5次,减轻肠道负担。
-
生活方式调整
- 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适度运动改善肠道功能。
-
中医辅助治疗
- 中药灌肠、艾灸或穴位贴敷可促进黏膜修复,调节免疫功能,尤其适合激素抵抗或需减少西药副作用的患者。
三、并发症处理
若出现肠梗阻、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手术干预,术后仍需药物维持治疗。
四、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炎症指标及肠道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营养支持:补充叶酸、维生素及钙铁,预防营养不良。
提示:老年人用药需谨慎,建议在消化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