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铅中毒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
1. 杜绝铅继续进入体内
- 轻症病儿:停止接触铅污染源,如含铅油漆、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通常能中止危重症状。
- 误服大量含铅药物:立即催吐,并用1%硫酸钠洗胃,继之用胃管注入硫酸钠15~20g,形成不溶性硫化铅,然后再洗胃,清除沉淀出的硫化铅。之后服用较大量牛乳或生蛋白,使剩余铅质成为不易溶解的盐类,并可保护胃黏膜;再导泻。
2. 促进铅的排泄
常用的驱铅疗法有:
- 依地酸钙钠:主要用CaNa2EDTA溶液加入5%葡萄糖,缓慢静注。每天总量不超过50mg/kg,在6~12h内静脉滴入,或分2次静脉缓注。幼儿最大量1天不超过1g,持续2~3天,间歇5~10天为一疗程,一般可用3~5个疗程。
- 二巯丁二钠(二巯基丁二酸钠):效果与依地酸钙钠相同,1~2岁用0.3~0.4g加入生理盐水10~20ml,静注,大年龄可用1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静注。1次/d,3~5天为一疗程。
- 急性中毒性脑病:当血铅值超过800μg/L时,可用依地酸钙钠每次12.5mg/kg(或每24小时1500mg/m²),或每次二巯丙醇4mg/kg(每天1500mg/m²),每4小时1次,不同部位肌注,持续5天。
-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促排灵,CaNa3DTPA):排铅效果亦好,可酌情应用。
3. 治疗急性腹痛
用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维生素K解除痉挛,可用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注。
4. 治疗急性脑症状
用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控制惊厥,20%甘露醇或50%葡萄糖降颅压。液量控制在40~60ml/kg(相当于800~1200ml/m²),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5. 营养干预
增加富含钙、铁、锌等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菠菜等,同时减少含铅食物的摄入,如松花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促进体内铅的排泄,从而减轻铅中毒症状。
6. 血液净化
对于严重铅中毒且其他治疗无效的患儿,可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浆置换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以快速清除血液中的铅,缓解中毒症状。
7. 健康教育
向家长和孩子普及铅中毒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等。
8. 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血铅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铅中毒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脱离铅污染源、营养干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以及定期复查等。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