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AAT)是一种由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心律失常。以下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关键手段,其特征包括:
- 心房率:通常在150-200次/分钟之间,少数情况下可达到250次/分钟
- P波形态: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通常在Ⅱ、Ⅲ、aVF导联上直立。
- 房室传导:常伴随二度I型或II型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阻滞,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
- P波间期: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然存在。
- 迷走神经刺激: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 心率变化: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2.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对于发作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心电图,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3. 心电生理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查主要用于有症状而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其特征包括:
- 心房程序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不依赖于房内或房室结传导延缓。
- 心房激动顺序: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不同。
- 心动过速的第一个P波:与随后的P波形态一致。
- 超速起搏:心房超速起搏能抑制心动过速,但不能令发作终止。
4.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头晕、乏力,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甚至晕厥
5. 其他辅助检查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价心功能及识别潜在的结构性心脏问题
鉴别诊断
- 窦性P波与异位房性P波的鉴别:需要仔细比较各导联上P波与窦性心律时的形态,有时房性P波在某些导联上可与窦性P波相似,而在相同记录的另一些导联则有区别
-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包括房室分离、无人区电轴、胸前导联QRS波同向性等。
总结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心电生理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