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大出血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
出血症状
- 呕血(咖啡渣样或鲜红色血液)或大量黑便(柏油样便),提示急性出血;
- 慢性出血可表现为持续性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
循环系统表现
- 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心率增快(>100次/分)、四肢湿冷等休克体征,提示失血量超过血容量15%(约800mL);
- 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组织灌注不足表现。
-
腹部体征
- 上腹部压痛,可能与溃疡病灶相关。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标准
-
血常规指标
- 血红蛋白(Hb)进行性下降(男性<120g/L,女性<110g/L)或血细胞比容(HCT)降低,提示活动性出血。
-
内镜检查
- 纤维胃镜:直接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灶,发现活动性渗血、血管裸露或血痂附着,为确诊依据;
- 内镜下Forrest分级(Ⅰa-Ⅱc)可评估再出血风险。
-
其他检查
-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需排除饮食或药物干扰);
- 胃肠钡餐检查(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者),显示溃疡龛影或局部出血灶。
三、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
出血量分级
- 大量出血:每小时出血量50~100mL,伴呕血、黑便及循环不稳定;
- 剧量/致命性出血:每小时>100mL,迅速进展为失血性休克,需紧急抢救。
-
危险分层
- Rockall评分或Blatchford评分系统,综合年龄、休克状态、合并症等评估预后。
四、鉴别诊断要点
需排除其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等,通过病史、影像学及内镜结果综合判断。
总结:溃疡病大出血的诊断需结合典型症状(呕血/黑便)、循环衰竭体征、实验室指标(Hb下降)及内镜证据,同时需评估出血量及危险分层以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