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诊断标准需综合以下多维度评估:
一、核心临床特征
- 进行性下肢痉挛和无力: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剪刀步态,早期症状常为行走不稳或易跌倒;
- 症状进展性:多数患者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起病,症状呈缓慢进展;
- 单纯型与复杂型区分:
- 单纯型:以运动障碍为主,可能出现轻度感觉减退或括约肌功能障碍;
- 复杂型:伴随智力障碍、共济失调、视神经萎缩、癫痫等脊髓外损害表现。
二、辅助诊断依据
- 家族史调查:
- 明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症状成员,帮助判断遗传模式(常染色体显性/隐性、X连锁);
- 神经影像学检查(MRI):
- 用于排除多发性硬化、脊髓肿瘤等疾病,早期MRI多正常,病程长者可显示脊髓萎缩;
- 电生理学评估:
- 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评估是否存在神经传导异常或肌肉病变;
- 基因检测:
- 确诊金标准,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或靶向基因测序检测已知致病基因突变(如SPAST、ATL1等)。
三、排除性诊断
需排除其他疾病(如脑性瘫痪、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四、分型支持证据
- 单纯型:病理反射阳性,无显著感觉障碍,病程后期可能出现上肢锥体束征;
- 复杂型:伴随症状需通过专科检查(如眼科评估视神经萎缩、神经心理测试等)进一步验证。
注: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基因检测为最终确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