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重性差异
部分药物如β受体激动剂可能仅引起支气管痉挛和暂时性呼吸困难,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右心衰竭。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则可能引发间质性肺炎,最终发展为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和呼吸衰竭。胺碘酮、普鲁卡因胺等药物可能导致间质性肺炎、肺水肿等严重病变,甚至急性呼吸衰竭。 -
临床表现多样
症状可能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呼吸衰竭、咯血或死亡。部分患者可能因药物蓄积或过敏反应出现急性肺损伤,需紧急处理。 -
治疗与预后
- 关键措施:及时停用致病药物是首要治疗手段,多数早期患者停药后症状可缓解。
- 药物干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对免疫相关肺损伤有效,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可减轻氧化损伤。
- 预后情况:轻症如药物性肺水肿预后较好,但某些药物(如环磷酰胺)引起的肺毒性死亡率可达50%。
-
风险人群与预防
既往有肺部疾病、过敏史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风险更高。建议用药前详细了解副作用,定期监测肺部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总结:药物性肺病可能严重威胁健康,需根据具体药物和个体情况评估风险,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关注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