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一、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突发剧烈头痛:常被描述为“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约97%患者出现。
-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短暂意识障碍(昏迷或嗜睡)。
- 体征: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如眼睑下垂、复视)。
二、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
- 急性期首选检查方法,发病24小时内敏感度达92-98%,可显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影。
- MRI检查
- 适用于亚急性或慢性出血,FLAIR序列敏感度较高,但急性期使用较少。
- 血管造影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病因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出血原因。
- CTA/MRA: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三、实验室检测
- 腰椎穿刺
- 适用于CT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者:脑脊液呈均匀血性,压力升高,离心后上清液黄变(提示红细胞降解产物)。
- 需排除穿刺损伤:连续放液后红细胞计数逐渐减少,且无脑脊液黄变或含铁血黄素细胞则为损伤性出血。
四、鉴别与病因诊断
- 明确出血原因:通过DSA等血管造影技术排查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 排除其他疾病:如脑膜炎、外伤性出血等,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总结
确诊需满足以下任意一条:
- 典型临床表现+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 临床表现不典型但CT阴性时,脑脊液检查证实血性或黄变;
- 血管造影明确出血病因(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