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具体如下:
-
存在明确病因:
- 有大量失血、失液的情况,如严重的创伤(包括刀伤、枪伤、骨折等导致的大血管破裂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中的大量出血等。
- 存在剧烈疼痛的刺激,如严重创伤后的剧痛、大面积烧伤后的创面疼痛等。
- 伴有强烈的精神刺激,如突发的重大灾难、战争场景等导致的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等情况。
-
具有典型临床表现:
- 意识改变:早期可出现烦躁不安,随着休克加重,会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 脉搏变化:脉搏细数,通常超过100次/分,严重时触摸不到脉搏。
- 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小于2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基础水平下降30%以上。
- 皮肤与黏膜表现:皮肤和黏膜苍白、湿冷,口唇、指甲床颜色苍白,四肢皮肤温度降低。
- 呼吸变化:呼吸加快,频率可达20-30次/分以上,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 尿量减少:每小时尿量少于0.5ml/kg或无尿。
- 其他表现:还可出现口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症状。
-
辅助检查指标异常: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降低;凝血功能检查可能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血气分析可显示代谢性酸中毒,pH值下降,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降低等。
- 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CVP)降低,正常值为5-12cmH₂O,若CVP<5cmH₂O提示右心房充盈不足或血容量不足;肺动脉楔压(PAWP)也可降低,正常值为6-15mmHg,有助于判断左心室前负荷及左心功能。
损伤性休克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致伤因素、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以便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