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病史采集
- 年龄因素:患者多为50~70岁的中老年人。
-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以及是否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
症状分析
- 早期症状:患者可能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头晕、头痛(特别是枕部和额部)、耳鸣、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
- 情感障碍:早期可能出现情感脆弱、易激惹、焦虑、抑郁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欣快、强制性哭笑、淡漠、呆滞等。
- 智能障碍: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由记忆障碍伴发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全面的智能衰退,甚至痴呆。
- 人格改变:一般人格不易发生改变,但有智能损害时可能会出现自私、挥霍、幼稚、懒散、行为轻率等人格变化。
- 意识障碍:合并卒中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谵妄或精神错乱状态,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常有遗忘。
-
体征检查
- 神经系统体征:早期可能有轻微的非定位性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阳性等;如有卒中发作,则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延髓性麻痹等定位性体征。
- 其他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高血压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可增高。
-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可显示脑回萎缩、脑室扩大;脑血流图可显示脑动脉硬化样改变。
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该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