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鉴别诊断综合判断,具体标准如下:
一、主要临床表现
- 餐后症状
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部或脐周胀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及隔餐食物),症状常因仰卧位加重,俯卧位、胸膝位或左侧卧位缓解。 - 伴随体征
体重减轻、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消瘦、腹胀等。
二、影像学诊断标准
- CT检查
-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22°(正常值>25°);
- 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变窄,近端肠管扩张。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 十二指肠水平部呈现“笔杆征”(纵行狭窄伴近端扩张);
- 胃及十二指肠明显扩张,钡剂通过受阻并出现逆蠕动。
- 超声检查
动态观察肠系膜上动脉与十二指肠的解剖关系,辅助评估血流。
三、辅助检查与试验
- 内镜检查
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肿瘤、溃疡等)。 - 体位试验
餐后症状在俯卧位或膝胸位时缓解,仰卧位加重。
四、鉴别诊断
需排除以下疾病:
- 十二指肠肿瘤、憩室或环状胰腺;
-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 其他导致十二指肠梗阻的器质性疾病。
总结
确诊需同时满足:典型临床表现 + 影像学特征(CT或钡餐显示解剖异常) + 排除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