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充钙剂
-
口服钙剂
- 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可快速提升血钙浓度,缓解低钙引起的肌肉痉挛和疼痛。
- 建议随餐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剂量需遵医嘱调整。
-
静脉补钙
- 急性发作或严重低钙血症时,需静脉注射氯化钙等快速纠正血钙水平。
二、补充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
- 维生素D制剂
- 普通维生素D(如维生素D滴剂)可促进钙吸收,需配合钙剂使用。
- 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
- 对严重低钙血症或维生素D抵抗患儿,骨化三醇可直接调节钙磷代谢,快速缓解症状。
三、药物止痛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如布洛芬,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肌肉痉挛性疼痛,但需注意剂量和副作用。
- 镇痛药
- 严重疼痛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四、日常管理与监测
- 饮食调整
- 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避免高磷饮食(如碳酸饮料)。
- 定期复查
- 监测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五、其他治疗
- 替代治疗:甲状旁腺发育不全者需考虑甲状旁腺移植或重组人PTH替代。
- 避免诱因:减少感染、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低钙血症的因素。
提示: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家长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若疼痛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如骨骼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