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基础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75-100mg/d)或氯吡格雷,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 调脂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目标是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1.8mmol/L。
- 改善心肌重构药物:如ACEI(如贝那普利)或ARB(如氯沙坦),适用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 利尿剂:用于纠正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常用醛固酮拮抗剂。
二、血运重建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用于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患者,可快速开通堵塞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多支严重狭窄或左主干病变患者,搭桥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尤其适用于无法行PCI者。
三、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患者)
- 心脏移植:仅适用于终末期、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者,但受限于供体稀缺及术后抗排异治疗。
- 心室重建术:切除梗死心肌重塑心室形态,或联合二尖瓣修复术(如ValveClamp技术)改善心功能。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干细胞移植:处于研究阶段,适用于特定病例。
四、综合管理
-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3g)、戒烟限酒、适度活动。
- 定期监测: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评估心脏功能及结构变化。
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状态制定方案。
- 多学科协作:复杂病例需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评估。
提示: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加重或晕厥,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