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钙剂补充
- 口服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等,每日剂量需根据血钙水平调整,通常为1-2克/天。
- 静脉注射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适用于急性低钙血症(如手足抽搐),需在医院监护下进行。
-
维生素D及其活性形式
- 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可快速提升血钙,每日剂量0.25-1微克,需定期监测血钙避免过高。
- 普通维生素D(如鱼肝油)适用于轻度病例,需配合日晒促进吸收。
-
其他辅助药物
- 磷酸盐结合剂(如司维拉姆)减少肠道磷吸收,控制高磷血症。
- 噻嗪类利尿剂(如低盐饮食联合使用)可减少尿钙排泄,降低肾结石风险。
二、饮食管理
-
高钙低磷饮食
- 推荐食物:牛奶(每日半斤含钙300毫克)、豆制品、绿叶蔬菜(如菠菜需焯水去草酸)、虾皮等。
- 避免食物:加工食品、碳酸饮料、奶酪、动物内脏等高磷食物,以及菠菜、茶等影响钙吸收的食物。
-
营养均衡
- 保证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同时补充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促进钙吸收。
三、长期监测与随访
-
定期检查
- 每1-3个月监测血钙、磷、PTH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 每年评估骨密度及心电图,预防骨折和心血管并发症。
-
并发症管理
- 警惕低钙血症引发的心律失常(如Q-T间期延长),及时处理。
- 纤维囊性骨炎需关注骨变形风险,避免外伤。
四、生活与心理支持
-
生活习惯
-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适度晒太阳(每日15-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
- 戒烟限酒,减少对骨骼和血管的刺激。
-
心理干预
- 长期疾病易引发焦虑,可通过心理咨询或患者社群交流缓解压力。
五、特殊情况处理
- 急性发作期:静脉补钙需缓慢推注(>10分钟),并监测心率,尤其合并洋地黄使用时。
- 术后或合并其他疾病:如甲状腺手术史需定期复查PTH,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磷结合剂剂量。
总结
该病需终身治疗,核心是通过钙剂、维生素D控制血钙水平,结合饮食和监测减少并发症。患者需与内分泌科医生保持长期随访,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