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危象与垂体卒中均属于内分泌系统的急危重症,具有高致死风险,需立即医疗干预。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疾病定义与病理机制
- 垂体危象
由长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导致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严重缺乏,机体在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无法代偿,引发急性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 垂体卒中
多因垂体肿瘤突发内出血、坏死或梗死,导致垂体功能急性衰竭,并可能压迫周围脑组织,造成神经损伤。
二、临床表现与危险性
- 垂体危象
- 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压、电解质失衡,严重时可出现高热(>40℃)或低温(<30℃)。
- 器官衰竭:循环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未及时治疗可迅速致死。
- 垂体卒中
- 神经系统症状:突发剧烈头痛、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眼肌麻痹,严重者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及意识障碍。
- 内分泌危象: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休克或低血糖昏迷。
三、治疗与预后
- 紧急处理
- 激素替代:快速补充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纠正代谢紊乱。
- 手术干预:垂体卒中若伴随严重神经压迫或颅内压升高,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或切除肿瘤。
- 预后因素
-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垂体功能减退或视力损害。
垂体危象与垂体卒中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其严重性体现在急性全身代谢崩溃、神经系统损伤及高致死率,需通过多学科协作进行紧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