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临床表现
-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表现。这些症状可能伴随心力衰竭、贫血、神经感觉异常等并发症。
-
病史: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如感染、疲劳、服药等)、家族史以及既往病史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
尿液分析:常表现为血尿、异型红细胞尿和红细胞管型,尿蛋白常为阳性。
-
血液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提示贫血),低补体血症(C3、C4降低)常说明体内免疫反应的增强。
-
肾功能检查: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常伴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免疫学检查:在细胞毒抗体介导肾脏疾病中,循环中可查到细胞毒抗体(如抗基底膜抗体,抗HLA抗体)。
组织学检查
- 肾活检病理检查:这是诊断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金标准”。光镜下可见肾脏损伤的定位、范围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免疫荧光能够显示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位置、范围,更重要的是能明确免疫复合物的种类;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增厚及亚纤维变化,并能阐明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存在与定位。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多方面信息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