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症状评估
根据发病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分为Ⅰ型(婴儿型)、Ⅱ型(少年型)和Ⅲ型(重型)。- Ⅰ型:出生时发育正常,1岁左右出现进行性面容丑陋、巨舌、扁鼻、大耳、四肢肌张力低下等,伴骨骼畸形(如胸腰椎驼背、颅盖骨增厚)和智力低下。
- Ⅱ型:2岁后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大脑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轻度骨骼畸形(如眉粗厚、门齿间距增宽)。
- Ⅲ型:出生后即出现严重骨骼异常,病情进展迅速,多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亡。
-
实验室检查
- 酶活性测定:检测酸性α-甘露糖苷酶活性缺乏是确诊的关键,可通过绒毛细胞、羊水细胞或肝组织活检进行。
- 尿液检查:尿中含甘露糖的寡糖,但无过多黏多糖排出。
- 血象与骨髓象: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或骨髓细胞内可见空泡形成。
-
影像学检查
- X线表现:腰椎椎体呈鸟嘴状发育不全、髂骨翼外翻、肋骨增宽、颅骨硬化及脊柱侧弯/驼背等特征性骨骼畸形。
-
基因检测
对MAN2B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是确诊的重要补充手段,尤其适用于产前诊断或酶活性检测结果不确定的病例。 -
组织活检
肝、脾等组织活检显示酸性α-甘露糖苷酶缺乏及甘露糖苷沉积,可辅助诊断。
总结:诊断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如进行性骨骼畸形、智力障碍)、酶活性缺乏、影像学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排除其他黏脂贮积症后综合判断。早期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如酶替代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