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缴费基数的计算方式如下:
一、计算依据
-
常规计算方法
以职工本人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工资性收入月平均额为缴费基数。 - 若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则按300%计算;
-
若低于60%,则按60%计算;
-
若在60%-300%之间,则按实际申报金额计算。
-
-
特殊情况处理
-
工资收入无法确定 :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
新入职或工资变动 :
-
首月工作满月的按全月工资核定;
-
未满全月的按实际工资核定(但次月起按全月工资调整)。
-
-
二、申报时间与调整周期
-
申报时间 :各地通常在每年3月或7月核定缴费基数;
-
调整周期 :次年1月1日起执行新基数。
三、注意事项
-
工资构成范围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与任职相关的所有货币性收入,但需扣除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等项目;
-
地区差异 :具体上下限标准由各地根据经济水平确定,例如郑州2025年上限为18780元,下限为3756元;
-
协商调整 :用人单位与职工可协商确定首月缴费基数(需报劳动部门备案)。
四、示例计算
某职工2024年12月工资为15000元,当地2024年社会平均工资为8000元:
-
计算基数 = 8000元 × 60% = 4800元(因15000元>8000×300%);
-
若该职工其他月份工资均高于4800元,则全年按4800元缴费;
-
若存在低于4800元的月份,则按实际月份调整。
通过以上方法,个人缴费基数既能反映实际收入水平,又能避免因工资波动导致的缴费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