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
- 典型症状:劳力性胸痛、胸闷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症状,通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时发作
- 疼痛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的锐痛
- 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骨体之后,也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
- 诱发因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诱发
- 持续时间: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10余分钟,多数为3-5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
- 缓解方式:停止诱发因素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在数分钟内缓解
2. 心电图检查
- 静息心电图:典型心绞痛患者休息时心电图正常占50%-83%,可能见到ST-T改变、QRS波异常、异常Q波、束支传导阻滞及各种心律失常等
-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通过连续监测24-48小时,可记录到日常活动、休息或睡眠期间胸痛发作时的心肌缺血心电变化,以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变化
- 负荷心电图:静息心电图无改变者可进行负荷心电图检查。阳性标准包括运动中和(或)运动后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或出现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劳力性低血压等
3. 其他检查
- 冠状动脉CTA:可以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等特征。
- 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显示有可逆性灌注缺损是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
- 超声心动图: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4. 鉴别诊断
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 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及食道痉挛
- 胆囊炎:疼痛多位于上腹部,伴有发烧、白细胞增多等,腹部B超可明确诊断
- 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30分钟,结合病史、动态观察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可鉴别
- 急性肺梗死: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伴有胸痛,但胸痛在吸气时加重,听诊可闻及胸膜摩擦音,X线胸片有助于诊断
- 前胸壁疾患:包括肋软骨炎、胸壁挫伤、流感病毒所致胸大肌疼痛、带状疱疹等
- 颈椎或胸椎骨关节病:当累及脊神经背根时可引起严重胸痛
5. 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症状和检查结果,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确立诊断
6.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 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等
- 血运重建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高危患者。
通过综合以上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对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